數字絲綢之路:新業態帶來新機遇
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進一步加速了基于數字技術的新產業、新業態、新模式的發展,而隨著各國對發展數字經濟重視程度的提升,“一帶一路”項下數字絲綢之路建設也迎來了更多新機。
推動合作高質量發展
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對國際商報記者說,“一帶一路”倡議提出以來,中國發揮傳統優勢,與沿線國家在其有需求的基礎設施領域加強互聯互通,推動制造業產能合作,其中提出建設數字絲綢之路,是著眼于推動“一帶一路”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來謀劃未來的合作思路,攜手沿線國家在數字化浪潮中縮小數字鴻溝,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。
李俊分析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地區普遍存在數字基礎設施落后、數字技術水平較低、經濟社會中的數字化運用不足等短板,而中國在數字經濟、數字產業領域具有先發優勢,尤其是在互聯網、通信設備等數字基礎設施硬件建設,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、電子商務、服務外包等軟應用領域,以及數字技術賦能醫療教育、城市管理、旅游等方面的國際競爭力較強,正好可以與沿線國家在數字領域的合作形成互補,再加上雙方合作意愿強烈,完全可以攜手推動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合作邁向新領域,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。
站在發展數字貿易的角度,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對國際商報記者分析,建設數字絲綢之路是基于政治互信、經濟融合、文化包容,將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經驗以數字貿易的形式向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地區進行推廣,以此培育互惠互利的合作新機遇。數字貿易可以降低貿易成本,促進貿易往來,推動與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基建合作,帶動當地產業和服務升級,創造新的經濟和就業增長點,增強各國經濟內生動力和抗風險能力。
創造更多新增長點
疫情過后各國發展經濟、保障民生的愿望將更加強烈,著力推動“數字絲綢之路”建設將為各國經濟發展創造更多新增長點。
疫情之下,中國利用大數據方式追蹤相關人員,應用健康碼等數字技術助力疫情防控,電商網購、在線服務等新業態也在抗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,在線教育、遠程辦公等“互聯網+”全面推進,產業應用優勢凸顯。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在數字技術、數字經濟等領域對華合作的意愿也愈發迫切。李俊表示,疫情全球蔓延,“一帶一路”建設雖然在傳統合作領域面臨一些挑戰,但在數字經濟、數字貿易等領域卻出現一些新的合作機會,尤其是一些新業態、新產業逆勢發展。因此對于沿線國家和地區而言,不斷豐富“一帶一路”合作內容、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、合力拓展發展新空間非常重要。
洪勇也表示,為應對疫情沖擊,中國在數字經濟發展上進行了有效的探索,比如,開設電商抗疫專區全力保障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抗疫物資供應,舉辦網絡視頻會議分享抗疫經驗教訓,發展在線教育、在線醫療、線上生活服務平臺等數字化平臺等。中國數字經濟經驗和模式可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交流分享,如發展電子商務,使用預售、直播等方式突破傳統銷售渠道受阻困境,促進本國商品走向國際市場,為居民增收、吸納和穩定就業拓展機遇。
李俊通過上半年相關數據分析表示,在全球經濟貿易出現衰退的背景下,中國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的貿易投資合作雖出現下滑,但在服務外包、電子商務、信息技術等與數字技術、數字產業相關領域的數據表現較好。
(來源:中國商務新聞網)